编者按: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纪律建设,机关党委、机关纪委决定在机关范围内开展“每月微案”警醒教育,秉持以案促改、以案促律、以案促治的目的,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机关政治生态,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【每月微案】第二十五期
——文风会风不实不正和监督检查考核过多过频、过度留痕方面问题
的典型案例
案例一:开会多、陪会多,整改不力的问题
2022年至2023年,某国有企业对各部门、各单位召开会议缺乏统筹,存在超规格、超规模开会现象,要求下属单位层层陪会,导致开会多、陪会多,干部职工反应强烈。据统计:2022年,集团总部(含部门单位)要求下属企业参加的会议800余次,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次;2023年,该企业某个下属公司共计参加集团总部及各部门、各单位会议280余次,平均每个工作日都有会议。2023年9月,有关部门指出该企业存在“开会多、陪会多”问题,但此后6个月内该企业召开会议的数量不降反升。
2024年,该企业被有关部门作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予以通报。
案例二:督查检查考核指标不科学、脱离实际,考核频率过高的问题
2018年以来,某县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了“千分制”甚至“双千分制”“三千分制”综合考核,其中2018年开展党建、经济社会发展“双千分制”考核,2019年还增加重大隐患整治版块,实行“三千分制”考核,其他年份实行“千分制”考核。同时,该县个别部门、镇街在有的年度也对下属单位、所属村(社区)开展过“双千分制”考核。这些考核虽在激励担当、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,但存在指标过多过细、科学精准不足、脱离实际等问题,且考核频率过高,实行月度排名、季度通报,不利于干部树立长远政绩观,加重基层负担。
2024年,该县被有关部门作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予以通报。
【警示意义】
上述案例反应出的文风会风不实不正和监督检查考核过多过频、过度留痕方面问题,是典型的以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做法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。各地区、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担当作为,强化源头治理,坚决纠正政绩观异化、权力观扭曲、事业观偏差等问题,切实把为基层减负落在实处,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落实、促发展、创实绩上来。